现代学徒制:上学就是就业入职就是入学

2018-04-26 10:27:54 73

现代学徒制|质量诊断|诊改|专业建设|职业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如何建设,报告中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正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

现代学徒制也称新型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形式。对学生而言,上学就是就业,对于企业技工而言,入职就是入学,他们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甚至生产和学习同时进行。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解决青年就业问题,还能帮助企业获取高水平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2011年开始,我省职业院校就开始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探索以“先招工、后入学”为特点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这也成为了我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起点。省教育厅一直将现代学徒制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2所职业院校成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数量不但在东北地区领跑,在中西部地区也处于第一梯队。

眼下,我国职业院校普遍实行的是前两年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理论和技能知识,最后一年到企业里顶岗实习的学习制度,因此学校里学的技能要等上岗后才能真正得到磨合;而企业现有技术工人虽扎实肯干,但掌握的技能知识已逐渐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职工队伍亟待不断充实“知识型”新生力量。

现代学徒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我省高职院校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佳木斯职业学院和中职学院哈尔滨轻工业学校入选,数量在东北地区居首。加上2015年我省首批入选的4所职业院校,我省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已达到12所,处于中西部地区前列。

现代学徒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技能人才培养制度?能为学生和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我省这些年来针对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哪些探索,又需如何改进?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学生变学徒入学即就业师带徒引领学生“早当家”

上午8点钟,瑞琪在刷了指纹后,走入更衣室,换好甜点师的服装后,开始备料等工作。

瑞琪并不是一位真正的甜点师,而是黑龙江职业学院“巴黎贝甜学徒制班”的学生。但与一般的学生不同,瑞琪在入学时,就已经通过面试,成为了食品企业艾丝碧西集团旗下的烘焙品牌巴黎贝甜的员工,虽然还在校学习,但他的职业生涯已经开始。

2016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在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巴黎贝甜学徒制班”,截至目前,学生已接近100人。这些学生入学的同时就已经和企业签订了用人协议,成为了企业员工。而巴黎贝甜在学校课程设置、文化导入、学费资助以及企业实习等方面都有更多的话语权。这种入学即入职,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培养人才的方式,就是现代学徒制。

虽然现代学徒制近几年才在国内“火”了起来,但它早已是国际公认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主导模式之一,在德国等制造业强国得到了普遍推广。在德国,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参与学徒制的高达91%。在英国,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实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途径,并提出要让学徒制成为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主流选择。

实际上,我省是全国率先探索现代学徒制的省份之一,早在2011年,我省职业院校就开始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探索以“先招工、后入学”的工学结合改革,以及“校企合作订单班”等创新职业教育模式。而现代学徒制,正是这些有益探索的升级版。

“学生的制服和企业员工的一样,专业教室也按照巴黎贝甜的风格粉刷,模拟指纹打卡系统,也和企业是统一的。”巴黎贝甜人力资源经理胡娜告诉记者,两个试点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进行实践教学,都会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进行,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学生心里。“这一方面是为了学生入职后更容易融入企业,另一方面,也能让企业获得忠诚度更高的员工。”

胡娜等企业方的管理人员还负责给学生教授《企业文化》、《商务礼仪》、《营销策划》、《管理技能》等课程。同时,企业还派出多名资深甜点师傅为学徒制班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工作中,成为了学生的老师傅。

瑞琪对记者说,“像‘学徒’一样边在学校学习边工作,不仅能把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践经验,还能更快熟悉企业,对于未来发展很有帮助。”

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我省之所以重视和推动现代学徒制,是因为它可以使职业教育少走弯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突破性。不但可以实现“学院招生”与“企业招工”的统一,成功实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一理念,还和企业发展有非常高的切合点,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龙江工匠,助力龙江发展。

老技工重走求学路

“工”“学”交替开启融合教育模式

李广志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中专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凭着刻苦钻研,他成为了重要的技术人员,参与了很多大项目,也成为很多新入职员工的“师傅”。但随着智能化的高速铁路建设加快,李广志觉得自己的“本事”不够用了,和技术骨干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企业里做技工,只能边工作边和老师傅学习。”李广志说,“可是老师傅基本上都是从经验到经验,虽然工作的熟练度提高很快,但知识却没有太大提升,新技能掌握起来也很慢。”

李广志的苦恼是很多普通技术人员的苦恼,他们很多学历不高,知识储备不足,虽然动手能力较强,但却发展受限。

李广志的苦恼在2012年得到了解决,因为在这一年,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家面向企业内部招收职工,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学院。在2015年,该校最终成为首批入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院校。

多年来,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中铁合作,面向企业内部47家集团公司在岗职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开展合作。多年来共招收近千名学生,学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就业,几乎全部成为了企业的技术核心。

李广志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圆了“大学梦”,通过2年半的学习,他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提高了能力,毕业回单位后,很快成为了技术骨干。

“当初选择上学,也不是没有担忧。”李广志回忆说,当时很害怕因为上学影响工作,但我没想到,竟然能够边学习边工作。

原来,为探索现代学徒制,哈铁院采取校企一体化管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李广志和其他同学在施工现场就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各门课程在线学习、作业提交和在线测试。哈铁院还会在施工淡季派任课教师送教到现场,与企业导师共同对学员进行阶段性考核。同时,哈铁院教师还会与企业教师沟通授课内容和授课计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李广志觉得,这样“边学习理论边动手实践”的方式是真正的教、学、做的统一,有助于实现技工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技术人员,我认为现代学徒制和传统的学徒制的最大区别,是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还关注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这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李广志认为,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这种“工”与“学”交替、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要途径,将有利于实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目标。

现代学徒制改革在路上众人拾柴方能火焰高

从工学结合改革到现在的现代学徒制,我省职业教育的探索从未停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但无论哪种职业教育改革,核心一直是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归根到底仍是校企合作,校企共赢是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运转的基础保障。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但是,部分企业并没有发挥好育人主体的作用,或者发挥得不够。”我省职业教育研究者董宏华认为,我省要想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在现代学徒制落地职业院校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关键,特别要解决资金问题。

有数据显示,我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超过半数的合作试点企业并没有资金配套,而有资金配套的企业,投入资金也并不多。我省同样存在企业投入资金较少的问题,不过有专家指出,企业为人才培养投入经费的确是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成熟的经验,但在各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不一样的情况下,关键在于以有效的手段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而不是机械照抄国外的现行做法。

很多专家表示,除企业投入外,我省可考虑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个用于现代学徒制的专项发展资金,许多无法在学校内解决的经费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经费库中统一解决。同时,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还可通过减税、政府购买服务或者补贴的方式给予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适当支持。

实际上,近年来,我省一直在为现代学徒制发展投入经费。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30个,支持试点单位项目建设资金共计2200万元,对我省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省职业教育研究者贾波认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部分毕业生在企业实习并就业,就业的工种和岗位高度匹配,就业也能真正实现“零距离”,但换另一家企业则需要一段适应期。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时,要多方面考虑,既要着重锻炼学生的技术技能,又要兼顾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统一的学徒培训教学标准,对学徒完成培训所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水平做出明确、细致、统一的要求。我国以及地方政府都应建立相关制度,推动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发展。”

在采访中,我省先后两批入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中职院校大庆市蒙妮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哈尔滨轻工业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中职学校不少学生还未满16周岁,虽然签订了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的四方协议,可以保障学徒的相关权利不被侵害,但我省仍要探索修改完善地方相关法规,赋予“现代学徒”独特的、具有“准员工”和“学生”双重地位的法律身份。

“最重要的是,实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双方要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思维,依法履约,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协同可持续发展。”贾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