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
实践证明,“岗课赛证融通”能给产业增值,为学校、教师、学生赋能。为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围绕教学层面,进行“岗课赛证”的一体化设计:“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课程设置内容要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专业课教材要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教师团队要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通过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要通过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师生比赛机制,提升课程教学水平;“证”是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要通过开发、融通多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具体而言,为深化改革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应从如下方面着力,探寻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基于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
产业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岗位需求、用人数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指南,而这掌握在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手中。只有校企强强联合,人才供给侧才能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侧。因此,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基于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使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接。
首先,要紧扣岗位技能标准设置课程内容。职业学校各专业要通过调研,明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以岗位为逻辑主线进行工作分析,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系统化分析形成的工作项目来设置课程。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本着“够用、实用、应用”,以及“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原则,通过课程整合、内容综合,按照“群”的建设理念和“课岗证融通”的要求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其次,要紧扣岗位技能标准设计实践教学。要基于岗位技能要求,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规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同时,要基于岗位实践按阶段性实践要求,编制岗位实践指导手册与教学评价标准,如,毕业设计题目全部来自企业实际问题,实行真题真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完成专项技术工作,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借鉴世赛理念攀登技能人才培养之巅
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是职业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有研究表明,从“产业—竞赛—教育”三系统的共同结构看,需求融合、标准融合、过程融合与评价融合是职业教育“产赛教”机制的融合。因此,以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展示高端技能引领教学改革,加强赛课融通,才能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作用。
首先,借鉴世赛理念,改革院校技能大赛。创办于1950年的世界技能大赛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赛项设置依据社会职业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教育部发布《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明确要求改革试点赛检验教学成果,体现世赛理念,力求赛出新机制、高水平,基本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大赛格局。借鉴世赛理念改革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其办成世界水平的赛事,坚持“引领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理念,发挥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树旗、导航、定标、催化的作用。赛项设计要强调德技并修、手脑并用,比赛内容要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实际,要将职业素养纳入考核范围,注重团队建设的团体赛,加强对选手综合能力和变通能力的考核。
其次,要着力赛课融通,引领教学改革。一是要以赛促学,开发赛项相应的教材和课件,以带动相关专业建设。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竞赛心得整理、竞赛规范整理、理论知识整理、竞赛成果整理、微课视频录制等,将竞赛内容和心得体会融合到学案和课题项目设计中,将部分学生受训成果转化为大众化的教学资源。此外,还可将赛项设备转化为教学设备、赛项任务转化设计为教学项目、赛项标准转化完善为教学标准、赛项评价转化为教学评价等。二是要以赛促教,培养教师看清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新要求,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促进自我提升。让教师从不爱教学到主动教学,从教得浅、学不深到教得好、学得专,让课堂产生“化学反应”。引领“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形成“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的共识。
加强证课融通对接行业标准
“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证书是行业标准,1+X证书制度以岗位职业技能为需求导向、以岗位核心职业技能的掌握为问题导向和以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因此,加强证课融通,可以倒逼职业院校课程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融合企业认证内容,以实际案例为对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首先,基于行业标准,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证书体系。要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依托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重点评价企业职工在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能力。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并公布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专项职业能力的考核规范,挖掘高技能人才掌握的绝招绝技,探索进行专项职业能力认证,促进知识教学向技能教学的转变、教学理论向学习实践的转变。严把质量,把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服务与经济技术发展的有效性放在首位,强化证书的含金量。
其次,对接行业企业证书,健全教学标准体系。要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对接行业企业证书评价标准,持续更新并推进社会服务产业领域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的建设和实施。根据行业企业认证标准和职业院校教学实际,开发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标准,指导职业院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规范技能鉴定活动,使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8期)